无人机救援有了“硬指标” 国内首个抗灾能力等级认证发布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 125
发布时间: 2025-09-12 14:52

9月9日,记者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获悉,该院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抗灾能力等级认证,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场景下应用建立了认证标准。通过建立无人机抗灾能力等级认证,确保其在应急救援等关键任务中能够可靠运行。

近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开发了无人驾驶航空器抗灾能力等级认证项目,在国内率先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场景下应用建立了认证标准,实现了科学评估无人机灾害环境下救灾能力等级,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清华合肥院联合CQC团队制定了《CQC16-448235-2025无人驾驶航空器抗灾能力等级认证规则》和《CQC/PV20001-2025无人驾驶航空器抗灾能力等级认证技术要求》,对无人机在抗风、高低温、降雨及风雨耦合等极端环境下的工作能力进行系统化测试与等级评定。

通过在清华合肥院灾害环境风洞实验室模拟实现高低温(-40℃~70℃)、风(最大80m/s)、雨(最大250mm/h)及其耦合环境,检测无人机在灾害环境中的飞行稳定性和操作响应情况,为无人机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测试场景,确保其在应急救援等关键任务中能够可靠运行。

清华合肥院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权为“委托检测实验室”,将承担“无人驾驶航空器抗灾能力等级认证”的检测工作。无人机通过清华合肥院检测后,经中国认证中心审核后,将取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无人机抗灾能力等级认证标志和证书。

通过建立无人机抗灾能力等级认证规则,有利于保障危难急险关头无人机能够成为一支值得信赖的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地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助力无人机救援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编辑:王政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