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新来了一位“护林员”——AG600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 112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35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充满前瞻性的理念。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兴安岭指出,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时值仲夏,祖国北疆,满目苍翠。 

放眼望去,广阔的草甸边缘,6、7层楼高的白桦树从山脚下忽地拔地而起,一棵挨着一棵,一层叠着一层。浓翠沿着隆起的高度,向上攀爬,越过目之所及的尽头,不断向前延伸,恰似一层密织的厚重绿毯,静默地盖在加格达奇这片连绵起伏的大地上。其间,“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标牌格外醒目。

2694.5公顷,这片与3852个足球场面积相当的土地,是加格达奇林业局翠峰林场加漠17管护站负责驻守的绿疆跨度,也是56岁的护林员陈文武近30年来反复用脚步丈量与守护的路途。今年夏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自林海云间穿行而来,成为了老陈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新同事”。

当护林员得守得住铺儿,得有韧性,得负责任!

作为加格达奇林业局翠峰林场加漠17管护站的站长,老陈已经在这片林子里,如青松般扎根了27年。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呼吸便开始在这片鄂伦春语中“有樟子松的地方”。

老陈所在的护林站在高速公路旁,偶尔从旁疾驰而过的汽车轰鸣声是这里少有的声响。一个矮矮小小的房子就这样孤单又安静地守候着,一到春秋季节防火期,老陈就守在这里24小时待命。

千里林海,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二十多年的“守铺”,造就了老陈讷于言辞的性格。

“我身边的护林员都挺内向的,当护林员得守得住铺儿,得有韧性,得负责任。”老陈用当地话说出了自己心目中护林员的形象。

在当地方言中,“守铺”的意思是固执地守在一个地方,即便枯燥也不愿离开。

也许是和这片森林打交道的时间久了,老陈的气质正如这片广阔的原始森林一样,包容又沉静。

微信截图_20250819093750.png

1998年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重要措施,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守护绿水青山的时代浪潮中,老陈放下握了多年的油锯,毅然走进山林,从一名伐木工蜕变为万木葱茏间虔诚的守护者。

追随着老陈的脚步,敲开山门的缝隙,窥见的是不曾了解的景象,踏过的是一条鲜为人知的护林之“路”。

在水沟间,一根手臂粗细的木板搭着的便是路;洼地上,杂草断枝铺成的便是路;陡坡前,乱石混着黑土滑下的坡痕便是路……

护林之“路”翻山越岭、坎坷崎岖、繁杂多样,唯独没有一条是安稳平坦的路。

护林之“路”是目遇之而成“路”,是一条走过千万次熟能生巧的路,是一条用血汗和生命蹚出的路,是一条在心间无畏艰难险阻的路,是一条前赴后继、无穷无尽的路。

在这条护林之“路”上,面对各种外人闻之色变的危险,每日都需深入原始森林进行巡护工作的老陈则是泰然处之,“没啥”“这都不算什么”成了最常听到的“口头禅”,而一道不寻常的疤痕正静静伏在他的手背,无言诉说着那段难以忘却的经历。

那会儿也没有啥先进装备,主要靠人灭火。

“疼,就是疼,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特别疼。”一向沉默寡言、对各种困难云淡风轻的护林员老陈,谈起当年的事,不禁红了眼眶,随之而来的是一阵良久的沉默。

“这是扑火烧伤的,不严重。”谈及受伤的双手,老陈目光躲闪,脸上的平静泛起了涟漪。

在成为护林员之前,他曾是当地扑火队的一员。

“当时是砍都河火灾,本来看着贴着地皮的火苗,被风一吹,突然就燎起来了一米多高。”当时的场景,老陈毕生难忘。

2006年5月,接连发生3起特大雷击森林火灾,主要依靠人力扑灭大面积森林火灾,配合飞机增雨作业,经过3.3万多名扑火人员近10天的接力扑救才将这场大火扑灭。

老陈在火场执行了4天扑火任务,直到受伤后,直升机抵达距离着火点最近的护林站,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把老陈送往了最近的200多千米外的医院进行救治。

那场大火,留给老陈的是三级烧伤。

“当时没啥害怕的,一心想灭火,过后才觉得可怕。”“那会儿也没有啥先进装备,主要靠人灭火。我看现在他们的装备都可好了,无人机和灭火飞机都有。”老陈的语气中有掩盖不住的羡慕。

因为这场大火,老陈从山下走到了山上,成为了一名护林员。

太阳逐渐向林中隐去,老陈伏在案前,戴上那副陈旧的老花镜,黝黑的手握着笔写下今天的护林日志。

不管工作到多晚,老陈每天都要写下一天的工作总结,这是27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AG600来了,我们又多了一个‘好战友’!

清晨5时50分, 36岁的加格达奇林业局森林消防一大队红鹰特勤分队战斗班班长李洋,准时从宿舍的高低床上起身。

12年前,李洋从山上走到山下,从一名护林员变为了一名扑火队员。

在大部分城市刚染上一抹朝霞时,这片几近中国地图上最北端的区域,便已早早醒来。再过20分钟,哨声就会吹响,两年如一日的索降训练,将为一整天的工作拉开帷幕。

早上7时,李洋穿上制服,走出8平方米的宿舍小屋,他的脚步比往常更加轻快,因为今天要去见一位刚刚加入扑火队伍,年仅16岁的新“护林员”。

“震撼,太震撼了。”一见到AG600这个肤色红白相间的新“护林员”,李洋不禁感叹出声,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微信截图_20250819093810.png

彼时,机长陈明早早抵达停机位,为今天的飞行任务提早做好准备,同时也等待着与李洋的见面。

近8年的时间,2000多个小时,是陈明和AG600相识的时间长度。16年的日夜,是AG600飞抵前跨越山海,成为“空中护林员”的淬炼之路。

“这次来加格达奇驻防,就是来保护森林的安全,能跟着AG600做一回护林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陈明说道。

这来之不易的见面,让两人都倍感珍惜。在陈明的详细介绍下,李洋绕着AG600仔仔细细看了个遍,对这个能上天入水的新护林员进行了一番深入了解。

“AG600最大载水量可达12吨,只用20秒就能完成汲水,同样的水量,消防车得6到7分钟才能注满,纯靠人力来背,就算10个人背几天几夜也背不完啊,一人就算背上40斤的水也是又重又慢。”李洋在机长的介绍中得知,AG600具有速度快、航程远、机动转场能力和超低空作业能力强等特点,便于在水源地与火场间往返。这让李洋的语速不自觉地放快,说话间带着一些难以克制的兴奋。

“打火的时候,消防车要距离火场50米以上,不能靠近火场,个人背负的灭火工具在需要加油时只能到火场外面去加,然后再回来。像AG600这样直接把大火扑灭,扑火员再进去解决小火,来得又快又安全。”一番了解后,李洋的话语中全是对这位新护林员的欣赏。

在真心赞叹的背后,是扑火员亲身体会过的艰险与数不尽的辛酸。

从李洋口中得知,扑火员打火最忌从山上往山下打,必须从两侧绕着包抄,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熊熊燃烧的大火兜在里面。人体难以承受的高温加上铺天盖地的滚滚浓烟,光是致命的一氧化碳就让人难以逃生。

“一次呼中区发生了森林大火,下午接到任务,深夜才到达火场。扑火队七八十人连打带守去待了15天。”李洋回忆道,“在火场里,那个温度烤得人根本就受不了,虽然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手套,手上也被烧得全是泡,甚至得脱一层皮。”

除了火势无情,林区的复杂地势也让扑火员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大兴安岭林区,雷击产生的树冠火频发,火焰中心温度近1000℃,飞机飞得高,喷洒的水落在火头上,会很快气化。火场一般还会伴有大风,灭火剂和水受风力影响会偏离火线,着火点就相当于一个个移动靶。

“这里受复杂地形影响,上空乱流多,风像漩涡一样打着圈儿乱转。如遇山高谷深,飞机需要沿着山谷方向飞行,而在山火情况下,上空气流极为不稳。”对于山地火场灭火的自然条件,陈明也深有体会。

“人在火面前太渺小了。4米多高的火焰,火头乱窜,谁也打不了。但是AG600不一样,大量的水洒下来既可以针对火点有效抑制火头,又可以快速喷洒阻燃剂,打造隔离带,预防火势蔓延,将更大范围的火灾扼杀在摇篮里,为灭火争取时间和空间。”李洋感叹到。

“AG600来了,我们又多了一个‘好战友’,现在国产装备越来越完善,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战友’加入我们的护林队伍,为我们大兴安岭这片土地增添更多力量。”李洋期待地说。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来到加格达奇驻防只是一个开始。”陈明说:“相信未来AG600会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衍生更多功能的改型,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微信截图_20250819093829.png

时光作笔,山河为卷。声声嘱托在中华大地绘就出一幅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时光画卷。如今,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而生的AG600,也加入了祖国最北端生态屏障的驻防队伍,共同肩负起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以贯之的美好理想,以无尽的绿意续写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崭新篇章。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编辑:王政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