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开展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 129
发布时间: 2025-06-25 09:10

据央视新闻6月21日消息,近段时间,华北、东北一带出现了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气象专家称,造成这一带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与气象上的东北冷涡有密切关系。近日,我国气象部门就首次开展了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

微信截图_20250625091132.jpg

本次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19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展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辽宁省气象局利用“海燕”气象专用无人机搭载了机载下投探空系统、SAR雷达、激光测风雷达和云雷达,针对海洋、复杂地形和对流敏感区开展了机动探测,航程约400公里,共投放4枚探空仪,累计获取了约5000条有效观测数据。此次飞行标志着气象部门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对东北冷涡的观测试验,旨在提升天气预报的精准度与灾害预警能力,同时推动低空经济在商业化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专家称,东北冷涡导致的强对流天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反复性等特点,导致天气预报员对冷涡引发的灾害性天气的强度、落区、时间等把握难度较大。利用无人机观测东北冷涡,如同为预报员装上了“超级显微镜和透视眼”,可更清晰立体地洞察它的“内部秘密”,从而提升预报员把握天气脉络、精准预警灾害的能力。本次试验获取的探空数据,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式降水预报性能,有利于天气预报员精确定位暴雨中心、预测降雨强度,从而提高我国北方地区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性和准确率。

微信截图_20250625091156.jpg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井龙先生指出,此次气象部门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标志着我国在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低空经济与气象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天气预报的精准度,也为未来低空经济在公共服务、应急响应等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